央广网北京10月5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这一年,从医学影像、辅助诊疗到健康管理、虚拟助手等,国内外在医疗链条的各个环节上都出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身影。当“白大褂”遭遇“黑科技”会发生什么?
“人工智能”是今年互联网的热词,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跟这个新兴的领域挂上钩,从支付、无人驾驶再到医疗。当然,BAT三家也不能放弃从中分一杯羹的机会,阿里、腾讯、百度纷纷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于医疗之中。百度在2016年10月份推出了百度医疗大脑。三个月前,由阿里健康研发的医疗AI“Doctor You”正式发布,而这两种“大脑”其实最终指向都是未来承担医生助手的角色。紧随其后,今年8月,腾讯发布了首个医疗AI产品“腾讯觅影”,将食管癌早期筛查作为首个进入临床预试验的项目。
阿里健康资深架构师范绎介绍,以肺结节检测为例,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帮助之下,可以大大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举例来说,差不多每九千张影像30分钟完成,传统差不多四名医生会花费50-180分钟时间。用机器是前者的5-6倍,准确率也在90%以上。
此外,这样的技术也开始走出实验室,慢慢进入寻常医院,搭建在安徽省立医院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对肺部影像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4%,已经具备三甲医院医生诊断乳腺癌和肺癌的水平,安徽省立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韦炜指出,“像这样的2号结节在CT影像上非常容易被人眼漏诊,但是系统检测非常灵敏,同时系统还可以测定结节最大直径、体积以及CT值,对其良恶性做出初步判断。”
然而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担忧也不断在业界得到讨论,特别是当人工智能牵手医疗,就涉及到人体健康数据的安全。互联网专家王越表示,现在涉及到的数据更加敏感,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新经济的负面作用其实也是很大的。不能只强调由平台方或者市场的主体掌控整个事情,应该跟政府一起协调。